2024年立冬是哪天?一次弄懂立冬日期、時間、習俗、禁忌
Ad
立冬簡介
國曆十一月七或八日,太陽黃經225度,冬季開始是為「立冬」。冬是終了,秋去冬來,作物收割後收藏起來,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,意指一年辛勞、歷經寒暑、體力篩衰弱、進補以恢復元氣。此節在古代很受重視,黃帝必親率文武百官到城北祭冬神,還要賜予棉袍衣物等,此時水稻收割已全部結束,所以農諺云「立冬青黃割到空」、「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」。
民俗與節日
立冬日,民間有「補冬」進補的習俗,俗諺:「立冬,補嘴空」,意指進入冬季以後,氣候漸冷,「過冬擋畏寒」,立冬前後為最佳進補時節,傳統進補方式:「燉米糕」(糯米內放龍眼乾、加酒,燉成米糕)、「炒麻油雞」(或煮雞酒),還有四物仔、八珍、十全諸湯,加肉燉煲進補;或在立冬前三個月,浸泡「補藥酒」,「立冬日」開封啟用。常見街頭的「薑母鴨」、「羊肉爐」等冬令進補餐廳也開始高朋滿座。台灣一入十月即有「謝平安」的宗教活動,就是「建醮」,其目的無非叩謝上蒼,也祭拜祖先及無主孤魂,豎燈篙、放水燈就是召請的訊號;而普施時,獻供的祭品充分表現收成後的感恩心意,基本上是崇德報功的禮意,保存了素樸的年終祭典的狂熱氣氛。
而十月十日是水仙尊王祭日,台灣民間相傳,水仙王在此節氣內,由高麗將白腹魚、烏魚、土魠魚驅趕過來,讓漁民豐收。故具有保護神性格,保平安,助收穫。
立冬有哪些禁忌?
立冬古早相傳至今也有一些禁忌。例如:立冬天氣寒冷,不宜過早外出;不宜飲用大量熱水;忌洗熱水澡過久;忌運勢動激烈;不宜熬夜晚睡等等歷年立冬日期
2019年立冬日期 | 2019年11月8日|
2020年立冬日期 | 2020年11月7日 |
2021年立冬日期 | 2021年11月7日 |
2022年立冬日期 | 2022年11月7日 |
2023年立冬日期 | 2023年11月8日 |
2024年立冬日期 | 2024年11月7日 |
2025年立冬日期 | 2025年11月7日|
2026年立冬日期 | 2026年11月7日|
2027年立冬日期 | 2027年11月7日|
2028年立冬日期 | 2028年11月7日|
2029年立冬日期 | 2029年11月7日|
2030年立冬日期 | 2030年11月7日|
2031年立冬日期 | 2031年11月7日|
2032年立冬日期 | 2032年11月7日|
2033年立冬日期 | 2033年11月7日
前往農民曆查詢
農曆國曆換算
農民曆專有名詞解釋|宜忌
前往【宜】宜忌日期 分類查詢
前往【忌】宜忌日期 分類查詢
2024行事曆
2025行事曆
Ad
Ad
農曆介紹
農曆,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。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,又稱黃曆、夏曆,英語地區普遍稱為Chinese Calendar。
中華民國成立後,孫文宣布採用西方格里曆,稱為國曆,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返稱為舊曆、傳統曆。
西曆亦稱陽曆,因此農曆常習慣上稱為陰曆,然而農曆其實為陰陽合曆。農曆是陰陽曆:「陽」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,以冬至迴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,配合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;「陰」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。
中華民國成立後,孫文宣布採用西方格里曆,稱為國曆,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返稱為舊曆、傳統曆。
西曆亦稱陽曆,因此農曆常習慣上稱為陰曆,然而農曆其實為陰陽合曆。農曆是陰陽曆:「陽」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,以冬至迴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,配合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;「陰」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