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清明節是哪天?一次弄懂清明節日期、由來、習俗、禁忌
2025清明節是哪天?
國曆:2025年4月4日
農曆:乙巳年三月初七
倒數:154天
清明節簡介
清明節,古時又叫踏青節、三月節、祭祖節、掃墓節、掃墳節、鬼節等,是二十四節氣之一。在二十四個節氣中,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。
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,掃墓祭祖,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。
清明節由來
其實清明節原本不是一個節日,「清明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也是二十四節氣中,唯一一個跟節日並稱的節氣。那為何清明會演變成紀念、祭祀祖先的節日呢?一般大眾認為,清明節是由「寒食節」、「上巳節」演變而來,那寒食節的由來又是什麼呢?
根據春秋時代的民間故事,當時晉國公子重耳因驪姬之亂,被迫逃離晉國在外流亡。一日逃亡隊伍在山中迷路,糧食耗盡的情況下,一位名為介之推的大臣便割下自己的大腿肉、煮成肉湯供重耳食用。十九年後,重耳重回晉國即位為晉文公,並封賞當時陪他流亡的忠臣,卻獨獨忘記介之推,介之推也不邀功,選擇回鄉與母親隱居。
後經他人提醒,晉文公才趕忙親自帶人前往介之推的老家綿山,但因山路險況尋人未果,大臣獻計建議放火燒山,逼出介之推,但大火燃盡後,仍不見介之推的身影,上山尋找才發現介之推背著老母親被燒死在柳樹下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,明令天下,將介之推的忌日定為寒食節,在這天全國百姓都不許生火煮飯、只許吃冷食。
隔年寒食節,晉文公前往綿山欲祭祀介之推。隔日上山時,發現當初介之推倚靠的那棵柳樹已冒出新芽,晉文公便折下一段柳枝做成圈戴在頭上,將這棵柳樹命名為「清明柳」,並下令將每年寒食節隔日定為清明節。
而前面說過的上巳節為農曆三月初三,由於和寒食節、清明節日期相近,所以後來這三個節日的習俗逐漸合併、融合,成為今日我們熟知的清明節。
清明節習俗
清明節習俗1:掃墓
清明節最為人熟知的習俗就是掃墓!其實原本掃墓是上巳節的傳統習俗,但節日合併之後,就變成我們現在常聽到的清明節掃墓啦!
傳統認為祖先的墓碑與後代子孫的興衰有相當大的關聯,而後代子孫將祖墳上的雜草進行清理,並獻上花果、線香進行祭拜的行為就稱為掃墓。
清明節習俗2:掛柳枝
因清明正是柳樹抽枝發芽的時期,且柳樹的生命力頑強、容易生長,所以插柳枝、編成柳帽或飾品戴在頭上、掛在門前就被民間作為避邪之用。
清明節習俗3:吃潤餅、青團(草仔粿、艾草粿)
這是源自於寒食節的習俗,因為寒食節不能生火,所以吃潤餅、草仔粿等冷食也成為民間清明習俗之一。另外掃墓時除了一般鮮花素果,也會準備紅龜粿、草仔粿和三牲一起祭拜喔!
清明節習俗4:踏青出遊
和掃墓一樣,踏青也是源自於上巳節的習俗。三月正值春天,好天氣的日子就適合全家出遊野餐,且古時候婦女被規定平日只能在家相夫教子,沒特別原因不許出門,在清明時婦女就被允許穿新鞋出遊一起欣賞風景,稱為「踏青」。
清明節習俗5:盪鞦韆
鞦韆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,當時被稱為「千秋」。漢武帝時期,因千秋二字在漢語中有過世但永垂不朽的含義,所以才改為現在的鞦韆。和踏青一樣,因春天乍暖還寒,古時嬪妃、宮女、小姐等女眷都會走出閨房,在庭院中玩鞦韆。所以到了漢代,盪鞦韆除了演變成清明節的活動之一,也是女孩們尋求良人的方法。
清明節習俗6:放風箏
過去會將希望解除病痛、消災解厄的願望寫在風箏上並放上天空,達一定高度後就會剪斷風箏線,象徵病痛和災情會隨風而逝。但因不環保、會產生環境垃圾等問題,所以建議還是象徵性的放風箏,不要剪斷風箏線喔!
清明節習俗7:拔河
拔河的活動始於春秋戰國時代,並流行於隋唐時代。跟鞦韆不同,拔河在當時是屬於男人的體育活動,那為何拔河會成為清明節的活動呢?拔河在清明時有「豐穰」之意,據說是因為拔河時選手和旁觀群眾的叫喊、鼓譟聲,聲如洪鐘、驚天動地,就像是祈求豐收時的盛典一樣,所以拔河就有祈求五穀豐登的意思囉!
清明節習俗8:賜火
唐朝時代,因為寒食節全國禁火、禁灶,會熄滅所有火種,而新火象徵著新的開始,所以在隔日的清明節就會由天子(皇帝)帶著文武百官舉行隆重的賜火儀式,進行鑽木取火的活動,祈願國運昌隆、去舊迎新。
清明節食物
清明節食物1:潤餅
清明節就要吃潤餅啊!其實他還有一個稱號叫嫩餅菜,在古時代的唐朝就有立春日吃春餅的習俗,知名詩人杜甫在詩中也曾提到:「春日春盤細生菜」,後來春天吃春餅的習俗傳至閩南地區,一變而為清明節的應景食品。也有一說是在清朝,太平天國時,捻匪作亂,蔓延到閩南一帶,由於當時兵荒馬亂,沒有時間準備祭品,於是有人想出辦法,把所有食物捲進麵皮之中,以此祭墓,因而春捲也成為清明節的應景食品,而也被稱作清明潤餅,在清明節吃潤餅變成是一種常態。台灣,尤其是在南部地區,每到清明,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許多菜祭祖,祭祖完後就將所有的菜包成潤餅一家人一起享用,對很多人來說清明節潤餅是最好吃的。清明節吃潤餅的習俗讓大家一同聚在一起,體會這美好的時光。
清明節食物2:草仔粿
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,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「漿麥草」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,閩南稱為青草粿、草仔粿、草粿等。清明飲食台灣人都習慣稱之「草仔粿」,至於清明節為何要吃草仔粿呢?相傳是因為春秋戰國時代晉文公為了感念大臣介之推,下令將冬至後第105日訂為「寒食節」,這天家家戶戶都不得用火,只能吃寒食,而草仔粿只要蒸熟可以放上好幾天,人們便習慣在寒食節吃草仔粿;又因為寒食節日子與清明相近,大家漸漸也在清明吃起草仔粿了。這傳統古早味,飽滿軟Q的外皮,散發著淡淡青草味,搭配鹹香味美的內餡,尤其清明草仔粿更是讓人不小心就吃了好幾個呢。
清明節食物3:紅龜粿
紅龜粿,又稱紅龜糕。客家語稱之為紅粄或紅印粄。為閩南人、潮州人、客家人、廣東人等節慶祭祀之糯米製食品,一般吃起來口感同如麻糬、甜軟Q。台灣紅龜粿普遍的做法是,將糯米研磨成米漿,加入紅色食用色素攪拌後,包入紅豆泥,並放入模具押上烏龜的圖案,最後放到芭蕉葉上蒸熟,讓紅龜粿帶著淡淡的葉子香,當然,紅龜粿的表皮除了印有象徵長壽、吉祥、富貴的龜甲花紋外,有的還會印有吉祥意味的漢字,如代表福運、官祿和長壽的福祿壽等。清明節必吃傳統小吃絕對不能了紅龜粿。
清明節英文
「清明節」直譯為「Qingming Festival」,又因為這一天的目的是「掃墓」,所以也可以翻譯為「Tomb Sweeping Day」
近年清明節日期
國曆 | 農曆 | 連假 |
---|---|---|
西元 2020年4月4日 | 庚子年三月十二 | - |
西元 2021年4月4日 | 辛丑年二月廿三 | - |
西元 2022年4月5日 | 壬寅年三月初五 | 連假 |
西元 2023年4月5日 | 癸卯年二月十五 | 連假 |
西元 2024年4月4日 | 甲辰年二月廿六 | 連假 |
西元 2025年4月4日 | 乙巳年三月初七 | 連假 |
西元 2026年4月5日 | 丙午年二月十八 | 連假 |
西元 2027年4月5日 | 丁未年二月廿九 | 連假 |
西元 2028年4月4日 | 戊申年三月初十 | 連假 |
西元 2029年4月4日 | 己酉年二月廿一 | 連假 |
西元 2030年4月5日 | 庚戌年三月初三 | 連假 |
中華民國成立後,孫文宣布採用西方格里曆,稱為國曆,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返稱為舊曆、傳統曆。
西曆亦稱陽曆,因此農曆常習慣上稱為陰曆,然而農曆其實為陰陽合曆。農曆是陰陽曆:「陽」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,以冬至迴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,配合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;「陰」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。